1.銑削要素及應(yīng)用范圍
銑削是加工平面的最常用方法,加工過程中無空行程,因此加工效率比刨削要高。銑削時,銑刀的 旋轉(zhuǎn)運動是主運動,工件不動。銑削要素包括: ①銑削速度V(m/min):v=圓周率*don,其中,do為銑刀直徑(mm), n為銑刀速度(r/min>? ②轉(zhuǎn)進給量f:銑刀旋轉(zhuǎn)一周的時間間隔內(nèi),工件相對于銑刀的位移量。 ③齒進給置af:銑刀旋轉(zhuǎn)一個刀齒的時間間隔內(nèi),工件相對于銑刀的位移景。af=flz, 其中z為銑刀刀齒數(shù)。 ④每分鐘進給量vf(mm/min):每分鐘內(nèi)工件相對于銑刀的位移, ⑤銑削深度ap:平行于銑刀軸線方向的切削層厚度。 ⑥切削層公稱寬度aw:垂直于銑刀軸線方向的切削層厚度。 銑削的應(yīng)用范圍很廣,不但可以銑削平面,還能完成溝槽、球面、凸輪、螺旋槽、曲面及成形面的加工。
2.銑削方式
銑削可分成周銑法和端銑法.如圖2-24 (a)所示是用分布在銑刀圓周的刀齒來進行銑削,故稱為周銑:圖2-24 (b)所示是用分布在銑刀端面的刀齒?進行銑削,故稱為端銑。 銑削 根據(jù)銑刀主運動方向與進給運動方向的關(guān)系可分為順銑和逆銑。 (1)順銑 當(dāng)銑刀主運動方向在加工表面方向的分量與銑刀進給運動方向相同時,稱為順銑。如圖2-25 (a)所示。順銑具有以下特點: ①在切削力法向切削分力的作用下,工件始終被壓向工作臺。因此工件不會向上抬起,切削過程較平穩(wěn),刀具耐用度較逆銑高。 ②刀齒始終以最大銑削厚度切入工件,然后逐漸減小至零,后刀面與工件無擠壓、摩擦現(xiàn)象,加工表面質(zhì)里較好。 順銑和逆銑 ③因刀齒突然切入工件,切削帶硬皮的工件時會降低刀具耐用度,因此適合加工表面無硬皮的工件。 ④切削力的水平分力與工件進給方向相同,負機床工作臺的進給絲杠與絲杠螺母有間隙時,會使工作臺突然向前竄動,因而使工件進給不均勻,容易打刀。 (2)逆銑 當(dāng)詵刀主運動方向在加工表面方向的分S:與銑刀進給運動方向相反時,稱為逆銑,如 圖2-25 (b)所示。逆銑具有以F特點: ①在切削力法向切削分力的作用下,工件界易被抬起,因此工件宙要較人的夾緊力。 ②銑削層辦度由零逐漸增大,切削力也逐漸增大,避免了刀齒因沖擊而破損, ③逆銑時.隨著切削層厚度的增大,后刀面與工件產(chǎn)生擠樂和摩擦,從而降低銑刀耐 用度和影響工件表面質(zhì)量。 (3)端銑 端銑法是州面銑刀端面的刀齒來進行銑削的方法,根據(jù)銑刀中心與工件加工表面中心的位置關(guān)系,可分為對稱銑削、不對稱順銑和不對稱逆銑,如圖2-26所示。 端銑法的不同形式 ①對稱銑削。如圖2-26(a)所示,銑刀位于工件加工表面的對稱線上,切入和切出的切削層厚度相同且最小。常用于銑削淬硬鋼或機床導(dǎo)軌,工件表面粗糙度均勻,刀具耐用度較高。 ②不對稱順銑。如圖2-26 (b)所示,銑刀以圾小切削厚度切入工件,以最大切削厚度切出工件.減小了沖擊力而使切削平穩(wěn),對提篼刀具耐用度有利,適合于銑削碳鋼、鑄鐵等。 ③不對稱逆銑。如圖2-26 (c)所示,銑刀以最大切削?度切入?件.以最小切削厚度切 出工件,雖然有一定沖擊力,但金屬粘刀ft小,適合銑削冷硬性材料和不銹鋼、耐熱合合等。
3.鐵削的特點
銑削為斷續(xù)切削,容易產(chǎn)生沖擊和振動。當(dāng)沖擊頻率與機床固有頻率相同或為其整倍數(shù)時,沖擊振動加劇。此外,高速銑削時刀齒還經(jīng)受時冷時熱的溫度驟變.硬質(zhì)合金刀片在這種力和熱的劇烈沖擊下,易出現(xiàn)裂紋和崩刃,使刀具耐用度下降。 銑削為多刃切削,刀齒易出現(xiàn)徑向跳動和端而跳動。這將引起刀負荷不均勻,因而各齒磨損量不一致,從而使刀具使用壽命降低,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加大。 銑削為半封閉容屑形式,因銑刀是多齒刀具,刀齒與刀齒之間的空間有限,每個刀齒在切削過程中切下的切屑被封閉在刀槽中,直至該刀肉究傘脫離開工件時才能將切屑拋出。所以要求刀梢應(yīng)有足夠的容屑空間。 銑削的主運動為回轉(zhuǎn)運動,沒有空行程,生產(chǎn)效率高,因而在大批量生產(chǎn)中已逐漸取代廣刨削,并向高速切削的方向發(fā)展。 |